口述档案采访系列:淡泊名利追求真理 辛勤耕耘培育英才——专访武汉理工大学退休教师李必强教授

910日上午,恰逢我国第41个教师节,档案馆工作人员采访了武汉理工大学退休教师李必强教授,聆听这位著名管理学家讲述他的成长求学历程和教育科研心得,九十三岁高龄的李教授声音洪亮,思维清晰,娓娓讲述了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沉的教育情怀。

应需转行奠基石,廿载蛰伏待春雷

李必强教授出生于湖北应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是清末留日学生,父亲曾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系与燕京大学文学系,后任职员,受家庭浓厚的读书氛围影响,李教授从小到大重视学业,成绩优异,初中毕业时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入省重点武昌实验中学,高中三年接受了过硬的学习训练,毕业后以优异的理科成绩顺利考入武汉大学机械工程系,顺应新中国成立后对建设人才的需求

 大学毕业后,李必强教授服从国家分配,与另外两名同学一同前往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研究生。原本主修机械工程的他,因哈工大引入苏联专家开展教师培养工作,被调整至工程经济专业(当时又称企业经济组织与计划,即早期管理学)。尽管起初不太愿意改专业,但他仍服从安排,用一年时间攻克俄语,再花两年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在苏联专家的直接授课与答疑中,掌握了企业生产组织、企业经济及计划相关课程内容。

 1955年哈工大成立工程经济系(现管理学院),一年后,李教授研究生毕业,留系任教。但因受当时社会政治运动以及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管理学科遭受严重冲击,哈工大、吉林工大等校的管理专业纷纷停办,仅保留教师编制。近二十年的任教期间,李教授始终未放弃学术积累,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1974年,哈工大管理专业停办,事业发展受限,同时武汉工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正计划重建管理专业,大力引进高水平教师,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教授调回武汉,加入原武汉工学院。

拓荒教材开先河,桃李天下践师魂

1977年恢复高考后,武汉工学院成为全国最早恢复管理专业招生的高校之一,早于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多数院校80-90年代才开设该专业)。当时学校办学面临无教材、无经验的困境,李教授主动担起教材编写重任。当时为撰写教材《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组织学》,他在北京图书馆潜心钻研三四个月,融合美国教材内容与苏联管理理论的优势,最终于1981年推出改革开放后国内首部、也是当时唯一的生产组织学专著,该书因贴合教学需求广受各校欢迎,1988年获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不久,基于多年教学与科研积累,他又为硕士研究生编写了国内首部生产管理专业教材《现代生产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内容比本科教材更丰富、深入,该教材于1995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这两部教材成为几代管理学人的重要学习资料,为国内管理学科教材体系奠定了基础。

 

 作为我国管理学科最早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之一,李必强教授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其中管理类博士约五六十名,硕士数量更多,他培养的学生中,大多成为学界与业界骨干,也有政府官员。在培养过程中,李教授始终坚守必须做真学问的原则,严格招生、培养、答辩各环节管理,始终以教师的良心守住学术底线。

 耄耋反思指迷津,真理如山照后人

作为我国著名管理学家,李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对中国管理学科发展进行了深刻反思与展望,他说中国管理学科始于建国初期对苏联模式的引进(1953-1955年),因历史原因陷入停滞,改革开放后(8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学习西方,课程设置、教材多照搬美欧体系,如今几乎所有高校均设管理专业,规模居世界前列,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依附(苏联/西方)到探索自主的曲折过程。虽然管理学科发展势头良好,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重规模、轻质量,学科虽规模庞大,但教学、科研质量有待提升;二是理论不成熟,管理科学仅有约200年历史,远不如经济学历史悠久,理论完善,且缺乏对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经验的总结,过度依赖西方理论。他建议管理学科发展要提质减量”,适当缩小规模,将重心放在提升教学与科研质量上,同时加强理论研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特点与不同领域(政府、企业、学校等)的专业特性,立足实践,构建符合国情的管理理论体系管理方法。

退休后,李必强教授并未停下脚步。凭借早年家庭熏陶的文学基础,他专注于楹联创作,其老伴70岁起学习绘画,二人以文墨相伴,过着淡泊而充实的生活。他以名利淡如水,真理重如山概括自己的人生态度,这也成为他一生坚守学术与做人准则的生动写照。

作为中国管理学科的奠基者,李必强教授在学科停滞时坚守积累,在重建时勇挑重担,编写首部教材、培养首批骨干,推动学科从依附走向自主;作为学者,他淡泊名利、坚守学术良知,直面行业乱象,为学科发展指明方向。他的严谨、求真与务实,不仅为管理教育留下了宝贵的学术财富,更树立了为人师表的精神标杆。在管理学科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铭记这位开拓者的付出——他以辛勤耕耘培育英才,以真理之光点亮中国管理学科的未来。

 

人物介绍:李必强,男,1932年6月出生,湖北应城人,著名管理学家,博士生导师。研究生学历,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1983年取得教授任职资格。1987年、1995年分别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1989年至2003年共主持和完成4项国家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研究项目,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3年获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终身成就奖。

分类标签

联系我们

保管利用室:027-87877036
学生档案室:027-8785839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205号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东院

微信公众号

档案馆微信公众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