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 DA/T 38-200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文件归档所用 CD-R/DVD ± R 光盘的主要技术指标,光盘标签,光盘数据刻录及备份要求,性能检测、保存及使用要求,三级预警线设置及数据迁移策略。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档案部门电子文件的光盘归档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678.1-1999 CAD 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 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
   GB/T 17678.2-1999 CAD 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 第二部分:光盘信息组织结构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 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 AQL )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JGJ25-2000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ISO11799:2003(E)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Document storage requirements for archive and library materials
  飞利浦,索尼“橙皮书”: Compact Disc Recordable System Description ( Dec 1998 )
   ECMA-349 ( ISO/IEC 17344 ) Data Interchange on 120 mm and 80 mm Optical Disk using +R Format - Capacity: 4,7 and 1,46 Gbytes per Side ( June 2004 )
   ECMA-359 ( ISO/IEC DIS 23912 ) 80 mm (1,46 Gbytes per side) and 120 mm (4,70 Gbytes per side) DVD Recordable Disk (DVD-R) (Dec 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 CY/T 38-2001 可记录光盘( CD-R )常规检测参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审批中) 可记录光盘( DVD ± R )常规检测参数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光盘 optical disc
  光盘是一种用激光和光学系统读写的光存储信息载体。光盘有存储容量大、数据存取方便、归档寿命长、单位信息存储价格低和易于保存等优点,可以用作归档载体。光盘从功能上分有:只读(Read Only )光盘、可记录( Recordable )光盘和可重写( Rewritable )光盘三类。通常用作归档的光盘是只读光盘 CD 、 DVD 和可记录光盘 CD-R 、 DVD-R 和 DVD+R 。

3.2   档案级光盘 archival disc
  档案级光盘是可记录光盘中的优选品,其各项技术指标优于工业标准。档案级光盘的归档寿命大于 20 年。

 

3.3 块错误率 block error rate
  简称 BLER 。数据块是 CD 类光盘数据格式的基本单位。 CD-R 光盘的块错误率是测量含有 1 位或多位错误的数据块的百分比,或每秒测得的错误块数量。光盘驱动器每秒钟读出 7350 数据块,CD-R 光盘技术规范规定: BLER < 220 数据块/秒。 

 3.4 不可校正错误 E32
   CD-R 光盘在读出时,若 C2 解码器中每秒钟检出有 3 位或 3 位以上错误,这种不能被解码器校正的错误的总数称为 E32 。 CD-R 光盘技术规范规定: E32 = 0 。   

 3.5 奇偶校验内码错误   PI error
  简称 PIE 。 ECC (错误校正编码)数据块是 DVD 类光盘数据格式的基本单位。 PI 与 PO 分别是 ECC 块中的奇偶校验内码和外码。 DVD ± R 光盘用 PI 与 PO 校验中发现错误的次数与程度来评价其记录质量。 PIE 是内码奇偶校验错误,是每兆字节数据的一个连续测量值。一个 ECC 块中的某一行如果有一个或更多的字节出现错误,就是出现一个 PI 错误, PIE 是指在 8 个连续的 ECC 数据块的奇偶校验中出现错误的行数。 DVD-R 和 DVD+R 技术规范都规定 PIE 不能超过 280 。    

3.6 奇偶校验外码失败   PO fails
  简称 POF 。奇偶校验外码失败是每兆数据的一个连续测量值。当 DVD ± R 读出解码器经过第一轮 PI 行纠错和 PO 列纠错后还不能校正 ECC 数据块内所有的数据时,就会发生该错误。 DVD-R 和DVD+R 技术规范都规定 POF = 0 。 DVD ± R 光盘中的 POF 参数和 CD 光盘中的 E32 参数相当。  

 3.7 信号不对称度 signal asymmetry
   简称 ASYM ,是指高频信号的不对称度。在 CD-R/DVD ± R 光盘读出时,高频信号 I3 和I11/I14 的中心电平往往不一定重合,这是因为 3T 的凹坑长度和 3T 台的长度不等的缘故。不对称度ASYM 就是用 I3 中心电平与 I11/I14 中心电平的相对位置来描述 3T 凹坑与台的对称情况的参数。当3T 凹坑长度与 3T 台的长度相等时, ASYM = 0 , I3 和 I11/I14 中心电平重合。如果 3T 的凹坑长度大于 3T 台的长度 ASYM < 0 , I3 中心电平低于 I11/I14 中心电平。如果 3T 的凹坑长度小于 3T 台的长度, ASYM > 0 , I3 中心电平高于 I11/I14 中心电平。


  
   

CD-R 光盘用对称度来表示,标准规定, CD-R 光盘的对称度: -15% ≤ SYM ≤ +15% ; DVD± R 光盘用不对称度来表示,标准规定, DVD ± R 光盘的不对称度: -5% ≤ ASYM ≤ +15% 。
  与 SYM 或 ASYM 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参数是不对称性 BETA (β) , 定义β=( A1+A2 )/(A1-A2 ), A1 是 HF 信号的正向峰值 , 代表读出反射光的台电平; A2 是 HF 信号的负向峰值,代表读出反射光的坑电平。β可以更明白地表示为: ﹝ | A1 | - | A2 | ﹞ /(| A1 | + | A2|)× 100% 。不对称性β是交流耦合的 HF 信号正负峰值之差对峰 - 峰值的归一化。光盘记录标记的不对称性可以检测β值。    

3.8 抖晃 jtter
  在光盘刻录过程,无论在光盘上记录什么内容,如音乐、图像、数据,在光盘上体现的是编码成不同长度的凹坑(记录标记)和台。凹坑和台的长度偏差直接影响解码的正确性。对于某种凹坑或台,它的前沿和后沿的位置由于种种原因出现随机偏移,位置偏移的统计分布呈高斯分布,前后沿平均值之间的长度即为凹坑的平均长度。围绕这个前沿或后沿位置平均值的平均偏差即为抖晃。
   CD-R 光盘使用数据对数据的比较方法。抖晃 Jitter 用信息坑和台的扫描时间的标准偏差表示,CD-R 光盘标准规定信息坑 TnP 或信息台 TnL 的抖晃 Jitter , JnP 和 JnL ( n = 3 ~ 11 )小于35ns 。
   DVD ± R 光盘使用数据对时钟的比较方法。 DC Jitter 即数据和时钟之间的抖晃,是读出高频信号 (HF) 与判定基准电平( Decision Level )相交处的计时变化。 DC Jitter 测量所有数据边缘(指凹坑和台交界处)与参考时钟脉冲边缘相比较的标准偏差,用系统时钟长度的百分比来表示。规范规定DVD-R 的 Jitter 应小于 8% ; DVD+R 的 Jitter 应小于 9% 。   

3.9 寻轨错误   tracking error
  简称 TE ,寻轨错误。对盘片的径向寻轨能力进行测试。 TE 如果很大,可能导致刻录时丢失轨道。引起刻录失败或者刻录掉速。
  对于 CD-R 和 DVD ± R, TE 在标称速度下的测试值应小于 0.45 (Philips 测试驱动器 ) 。   

3.10 聚焦错误 focusing error
  简称 FE ,聚焦错误。对盘片的聚焦伺服能力进行测试。 FE 如果很大,可能导致刻录时无法聚焦,引起刻录失败或者掉速。
  对于 CD-R 和 DVD ± R, FE 在标称速度下的测试值应小于 0.5 (Philips 测试驱动器 ) 。  

3.11 光盘归档寿命   archive longevity of optical disc
  光盘归档后,随着时间推移信息层退化, CD-R 光盘表现为块错误率 BLER 增大, DVD ± R 光盘表现为奇偶校检内码错误 PIE 增大。 BLER 或 PIE 超过某个值后光盘中存储的信息不能再正确读取,表征归档光盘寿命终止的技术指标是: CD-R 光盘块错误率 BLER ≥ 220 数据块/秒或 E32 > 0; DVD ± R 光盘奇偶校检内码错误 PIE ≥ 280 或奇偶校检外码失败 POF > 0 。光盘从归档开始到达到寿命终止的技术指标这段时间称为光盘归档寿命。  

 3.12 归档光盘的数据迁移策略 data migration strategy
   档案部门使用光盘作为电子文件归档载体时,必须建立定期检测制度,监控归档光盘关键技术指标,适时实施归档光盘的数据迁移。当 CD-R 的块错误率 BLER 或 DVD ± R 的奇偶校检内码错误 PIE达到或超出本标准规定的三级预警线时,应将该批光盘上的数据迁移到新的光盘或其他归档载体上。
  

 4   电子文件归档所用 CD-R/DVD ± R 光盘的主要技术指标
  电子文件采用 CD-R/DVD ± R 归档时,应使用档案级光盘。 CD-R 和 DVD ± R 档案级光盘的技术指标在达到相应行业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还应满足下列指标要求。
   4.1 CD-R 档案级光盘
   4.1.1 记录前,寻轨错误 TE ≤ 0.45 。
   4.1.2 记录前,聚焦错误 FE ≤ 0.5 。
   4.1.3 记录后,块错误率 BLER < 50 , E32=0 。
   4.1.4 记录后,信号不对称性 beta , -0.10 ~ 0.15 。
   4.1.5 光盘温湿度耐候试验,在温度 55 ℃ 、相对湿度 50% 的环境条件下,放置 96 小时,光盘的块错误率 BLER < 150 , E32=0 。
    4.2 DVD ± R 档案级光盘
   4.2.1 记录前,寻轨错误 TE ≤ 0.45 。
   4.2.2 记录前,聚焦错误 FE ≤ 0.5 。
   4.2.3 记录后,奇偶校验内码错误(连续 8 个 ECC ) PIE < 80 ;奇偶校验外码失败 POF = 0 。
   4.2.4 记录后,信号对称性 beta , -0.15 ~ 0.15 。
   4.2.5 记录后,数据对时钟抖晃 DC Jitter <   8 。
   4.2.6 光盘温湿度耐候试验,在温度 55 ℃ 、相对湿度 50% 的环境条件下,放置 96 小时,奇偶校验内码错误(连续 8 个 ECC ) PIE< 180 ,奇偶校验外码失败 POF = 0 。
   

5   归档光盘的标签
   5.1 归档光盘的标签面应为可书写型油墨印刷。所使用的油墨应通过光盘耐候性试验。
   5.2 若必须在标签面书写,必须使用专门的“光盘标签笔”(非溶剂基墨水的软性标签笔)。初次使用应通过光盘耐候性试验。
   5.3 归档光盘禁止使用粘贴标签。
   5.4 归档光盘的标签面上应印有光盘生产日期、批次或喷墨打印的条形码。
   

6   光盘数据刻录
   6.1 光盘刻录机
   6.1.1 使用经检测性能优良的光盘刻录机。
   6.1.2 CD-R 光盘和 DVD ± R 光盘的数据刻录应分别选用专用刻录机。
   6.1.3 选用的刻录机应能识别档案级光盘的最佳写功率和写策略。
   6.2 数据刻录
   6.2.1 归档光盘的数据刻录工作环境应符合 10.1 条规定,并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光盘刻录前,必须在工作环境中放置 2 小时以上。
   6.2.2 光盘数据刻录时,采用中速刻录。即 CD-R 光盘采用 24-40 倍速刻录速度, DVD ± R 光盘采用 8-12 倍速刻录速度。
   6.2.3 光盘数据刻录应采用全盘一次刻完( Disc At Once )方式。
   6.2.4 归档光盘数据刻录完成后应设置成禁止写操作的状态,不能再对光盘数据进行增减。
    

7   归档光盘的备份
  归档光盘按查阅使用频度,分成普通级和频繁级。
7.1 普通级
7.2 频繁级   归档光盘一式 4 份(或更多份),二份供查阅使用,一份封存保管,一份异地保存。

 

8   归档前检测
归档前必须对光盘的错误率和不可校正错误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的方可归档。检测不合格的光盘需报废。重新刻录并检测合格后才可归档。
8.1 已刻录数据的归档光盘的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CD-R 光盘的 BLER<50 、 E32 = 0 ; DVD ±R 光盘的 RIE<80 、 POF = 0 。
8.2 归档光盘的检测在 10.1 规定的环境中进行,检测前应放置在检测环境中 2 个小时以上。
8.3 归档光盘检测设备的光路和光学头应符合附录 B 的要求。
8.4 归档光盘检测前,检测设备必须用基准光盘校验定标,保证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8.5 相同条件下刻录产生的一式多份数据光盘,可从中抽取一份检测,经检测合格的一份封存保管;对在相同条件下(时间、刻录环境)刻录产生的同一批归档光盘,可依据国标 GB/T 2828.1-2003 来进行随机抽样检测。
8.6 接受质量限 AQL 的数值应不大于 1 ,按一般检验水平Ⅰ来抽检;根据批量光盘数 N ,从样本量字码表(附录 F )确定出样本量字码。
8.7 根据样本量字码和接受限 AQL ,从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表(附录 F )确定出接收数 Ac 、拒收数 Rc 以及需要抽检的样本量 n 。
8.8 按系统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抽取样本:首先给批中每个光盘编号 1 ~ N ,然后确定抽样间隔,若样本量为 n ,则取 N/n 的整数部分作为抽样间隔,最后按抽样间隔从批中抽取样本 n 。
8.9 经抽样检验判为合格的批,可以归档保存;样本中检测发现的不合格光盘,需重新刻录并检验合格后方可归档;经抽样检验判为不合格的批,应全部检验;检验发现的所有不合格光盘,需重新刻录并检验合格后方可归档。


9 归档光盘的保存、使用和维护
错误的保存、使用和维护方式会危害光盘性能,降低光盘的归档寿命。应按下列方式保存、使用和维护光盘。
9.1 归档光盘的保存
9.1.1 把光盘放在盒内垂直置于光盘架内存放。
9.1.2 不使用的光盘保存在串轴盒或光盘盒内。
9.1.3 长期归档光盘应放置在空气洁净的冷、干、暗的环境中,相对湿度变化范围为 20%-50%,温度变化范围为 4 -20 ℃ 。
9.1.4 禁止将光盘曝露在高温、高湿环境或温、湿度迅变的环境中,禁止将光盘长时间曝露在日光或紫外光下。
9.1.5 把光盘放在远离污垢或异物处。
9.2 归档光盘的使用
9.2.1 在准备刻录光盘前才拆除串轴盒或光盘盒外的塑封包装,禁止在没有准备刻录光盘时打开光盘包装。
9.2.2 CD-R 和 DVD ± R 分别使用专用刻录机和光盘驱动器(或播放机),禁止使用刻录机读取光盘。
9.2.3 手拿光盘时用两个手指捏住光盘的中心孔和外缘。禁止用手弯曲光盘。
9.2.4 使用非溶剂基墨水的软性标签笔在光盘标签面上书写光盘标签。禁止用硬笔在光盘标签面书写标签,禁止在光盘的激光读出面数据区书写标签。
9.2.5 使用后立即把光盘放回光盘盒。
9.3 归档光盘的维护
9.3.1 擦拭光盘去除光盘上灰尘、异物、污斑、指纹和液体,应使用干净的棉布从光盘的中心沿半径方向朝光盘的外缘擦拭,禁止沿光盘的圆周方向擦拭光盘。
9.3.2 使用 3 级水清洁光盘,对实在难以清洁的,可使用稀释的异丙醇。用无绒布或擦镜纸做湿的擦洗和拭干。


10   归档光盘保存、工作和检测的环境条件
10.1 归档光盘应在表 1 (略)规定的温湿度及大气压力条件下保存、工作和检测。
10.2 在光盘保存、工作和检测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或避免光对光盘记录层的照射。
10.3 档案库室内照度不小于 50lx (离地面垂直距离 0.25m 处),工作室照度不小于 200lx (离地面垂直距离 0.75m 处)。紫外光强度不大于 75mw/lm 。照明光源宜选用不含紫外光的节能冷光源。
10.4 保存环境中有害气体及颗粒物的要求见表 2 (略)。
10.5 保存环境应远离强磁场、强热源及有害气体源。


11   归档光盘的三级预警和性能监测
11.1 为保证归档光盘的数据安全,设立三级预警线。
11.1.1 一级预警线, CD-R 光盘的块错误率 BLER=120 , DVD ± R 光盘的内码奇偶校验错误PIE=140 。
11.1.2 二级预警线, CD-R 光盘的块错误率 BLER=160 , DVD ± R 光盘的内码奇偶校验错误PIE=180 。
11.1.3 三级预警线, CD-R 光盘的块错误率 BLER=200 , DVD ± R 光盘的内码奇偶校验错误PIE=240 。
11.2 归档光盘检测的时间周期为:未达到一级预警线,归档光盘每二年检测错误率一次;从一级预警线到二级预警线之间,归档光盘每一年检测错误率一次;从二级预警线到三级预警线之间,归档光盘每半年检测错误率一次。
为归档光盘建立监测档案,绘制错误率 - 时间曲线,建立归档光盘寿命曲线数据库。
11.4 抽检方法可按 8.5 、 8.6 、 8.7 、 8.8 的规定进行。


12   归档光盘的数据迁移策略
在归档光盘的错误率达到或超过 11.1.3 规定的三级预警线或出现不可校正错误时,管理人员应立即把该光盘的数据迁移到新的光盘或其它存储载体上,并做好数据迁移记录。


 

联系我们

保管利用室:027-87877036
学生档案室:027-8785839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205号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东院

微信公众号

档案馆微信公众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