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催生一个学科发展

      在武汉理工大学档案馆,有一份档号为1987-x230-006的档案被工作人员视为珍宝。其内容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于1987年11月9日写给时任武汉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前身之一)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于翘先生的一封信。

      在信中,钱学森先生说:我是完全赞成袁教授所提出的构想的,希望他得到应有的支持,取得成功!

钱学森先生提到的袁教授的构想,是时任武汉工业大学校长袁润章教授根据当时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的趋势和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提出的关于拓展材料学科发展方向、开展金属和陶瓷多层次复合的新构想。

 

      大师目光如炬,敏锐地洞察了袁教授的构想所具有的前瞻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热情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良好的祝愿,我看现在就要动员搞固体力学的同志研究如何利用这一可能性来设计构件:内部与表面不同、构件各部位也不同,以充分发挥这一技术所提供的新选择。

       

      言虽简,意深长。“袁润章教授看信后,很感动,高兴地说:钱老的肯定和支持证明我们对材料学科发展趋势的判断是正确的,选择的突破点也是对的!’”曾担任袁润章教授学术助手的傅正义教授回忆了当年的那一幕。

 

       这封信给了武汉工业大学师生极大的鼓舞,对材料学科发展起到了极强的催生作用。在此后的三十二年里,从武汉工业大学到合并组建后的武汉理工大学,学校上下发展材料学科,凝练特色优势,建设一流大学的信心和决心始终如一。历经几代材料人的努力,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以卓越的发展成就回应了钱学森先生的期望,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按照钱学森先生的学术建议和袁润章教授的构想,武汉理工大学材料人重点围绕材料复合技术,不断培育新的学科方向和增长点,通过211工程的持续建设,现已形成了梯度复合技术与新材料、原位复合技术与新材料、 纳米复合技术与新材料、变革性技术与前沿新材料、材料复合原理与材料设计等五大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保持对水泥、玻璃、陶瓷等传统材料的研究外,着力研究面向国防重大需求的先进复合材料、面向新能源技术的高效能源转换和储存材料、面向生命科学的纳米复合生物材料、面向信息技术的信息功能材料和面向变革性技术的前沿新材料等五类关键材料,为国家科技进步和行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依托这五大研究方向,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成就显著,2018年,在全国21家材料类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获评优秀。               

 

 

      丰沃的学科土壤孕育了一批丰硕的成果和杰出的人才。2000年—2018年,材料学科共有22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关键新材料、新技术支持。2007年,姜德生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材料学科“本土培养”的第一个院士,十年后的2017年,张清杰、张联盟教授同时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如今的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已拥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等四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三个国家级教学平台、六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成为我国材料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2017年,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材料学科获得A+。同年,材料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弹指间,三十二年过去。当年钱学森先生的一封来信激励武汉理工大学材料人不断前行,将袁润章教授的构想逐渐变为了现实,钱学森先生在天之灵若有知,一定会倍感欣慰!

分类标签

联系我们

保管利用室:027-87877036
学生档案室:027-8785839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205号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东院

微信公众号

档案馆微信公众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