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档案采访系列之二十二:苦难成就人生 奋斗铸造辉煌 ——专访原武汉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陈仁善教授

  9月18日上午,档案馆专访了原武汉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陈仁善教授。85岁高龄的陈教授身体硬朗,思维清晰,他讲述了自己成长和求学经历,分享了自己在管理和科研工作中的往事和感悟。

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陈教授1935年出生于福建沿海的一个农村家庭,全家十口人靠种植七亩田地为生,常年以红薯和红薯干为主食,以豆瓣酱和腌菜为菜肴,生活十分艰难。“在正常年份省吃俭用能勉强维持家庭生活,但遇到灾害就要忍饥挨饿。”野菜,红薯叶,米糠,白水煮洋葱……是这些食物让陈教授全家度过了那些艰难的岁月。除了自然灾害,当时社会混乱、地主收租、恶霸欺压、盗匪遍地、日军侵略、连年战争等问题让村民人心惶恐,生活雪上加霜。

  作为家里的长子,陈教授早早便担起家里的农务活儿,除了一些常规农活如放牛、捡猪草、插秧、犁地、种地外,还要从事挑担子、挖草根、挖蛏苗窝等高劳动强度农活,小小年纪便挑起生活重担。

  面对贫困和欺压,陈教授的父母认为送孩子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因此七岁的他正式步入学堂,开始求学之路。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陈教授格外珍惜,他学习很努力,小学期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学毕业后,因交不起中学学费便休学在家种地,原小学校长知情后,与当地中学校长商议决定,让陈教授为学校打扫卫生来抵扣学费,如成绩优异还可获奖学金,这样陈教授顺利完成了中学学业。中学毕业后,陈教授被保送到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学习,由于国家政策,学习生活费用全免,陈教授得以顺利完成学业。1955年,因国家建设需要,陈教授提前毕业参加国防工程建设,三年后,沈阳建筑工业学院成立,正在工作于建设工程部教育司的陈教授被保送到该校学习,国家下发的每月18元的调干助学金帮助他心无旁骛地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并留校任教,由此与我校结下不解之缘。

  回顾自己成长经历,陈教授说自己从农村孩子到完成大学学业,这完全是党和国家培养的结果。学校的理论学习和社会的实践锻炼,不仅让他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同时还让他不断接受党的教育,逐渐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终身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给他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无穷动力,也让他始终保持廉洁奉公,公正为民的优良作风。

与学校同发展共进步

  陈教授是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最早招收的本科生之一,1959年因“京沈一盘棋”调整,陈教授从沈阳来到北京,并于1963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业学院,随后留校任教,他不仅是学校历史变迁与改革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在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学习期间,学校重视劳动锻炼,学生在农村和工厂劳动一学期后才正式开始上课。到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后,由于学院刚成立不久,陈教授的直观感受就是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不足,实验设备缺乏,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艰苦,但当时的政治氛围好,师生关系融洽,学校教育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争当先进,“见艰苦就上,见荣誉就让”,学生毕业后都志愿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工作。

  陈教授毕业后留校,后随学校的“南迁”,来到了湖北建筑工业学院(后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先后担任机电系副主任、主任,并于1984年被任命为校党委书记。在职期间,陈教授除了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做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外,还特别强调依靠群众办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在陈教授任职的十余年里,武汉工业大学得到快速发展,开始实现以工科为主的单科性学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特色的多科性工业大学转变,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两个中心转变,由封闭型向开放型办学转变,综合实力大大提高。

  陈教授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这一方面是出于对专业的热爱,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认为深入教学科研一线有助于更好地做好领导工作。因为管理工作繁忙,坚持“双肩挑”非常辛苦,陈教授只能尽量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去备课、搞科研。他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十多个科研项目,其中“水泥回转窑筒体受力与变形及激光测定回转窑中心线”的研究1978年获全国建材科技大会奖,“湿法小口径玻璃钢管连续缠绕机”通过部级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78年获全国建材科学大会奖及湖北省科学大会奖。因对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陈仁善于199210月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怀念共同奋斗的战友

  在采访中,陈教授多次提到了在他担任校党委书记期间,学校校长是袁润章教授,他们在1984年同时被任命,又于1995年同时退居二线,一起并肩作战长达11年之久,为学校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陈教授眼中,袁校长首先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他对材料科学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工作再忙,他也还是要承担一些教学和科研工作,这导致他长期处在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经常在晚上和节假日加班,在出差路上、休息间隙看文件资料,舍不得错过一点时间。他呕心沥血,亲自搞科研,建基地,培养人才,特别是他倾心建设的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和复合材料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学校上水平奠定了重要基础。

  同时,袁校长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不追求个人权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办好学校而努力奋斗。袁校长知识广博,眼光敏锐,善于分析国内外形势,他在制定学校发展目标、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重大决策中起了重要作用。

  在工作中,两位领导都立足于学校发展目标,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对重大问题都彼此讨论和商量,共同作出决策,在生活中,两位领导互相关心,情谊深厚。袁校长的离世给陈教授留下无穷的怀念。

  学校领导班子在工作中,右二为袁润章校长,右三为陈仁善书记

  从一个农村的穷孩子,到接受高等教育,成为研究员,担任学校党委书记,这是陈教授努力奋斗的结果,也是党和国家培养教育的结果。年少时的困苦,让陈教授有了奋斗的动力,也让他在后来的工作中不畏艰难,生活中乐观豁达,知足常乐。党的教育,让他克己奉公,公正廉洁,终身为党的教育事业而奋斗。

  采访结束,陈教授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工作笔记共89本和相关照片、资料若干捐赠给档案馆,作为校史资料永久珍藏。

 

人物介绍:陈仁善,男,1935年7月出生,福建福清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研究员。1984年11月—1985年8月任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党委书记,1985年8月—1995年2月任武汉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为我国高等教育作出突出贡献。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分类标签

联系我们

保管利用室:027-87877036
学生档案室:027-8785839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205号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东院

微信公众号

档案馆微信公众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