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档案采访系列之十二:回顾历史 启迪未来——专访武汉理工大学原副校长陶德馨教授

        2018年12月28日,档案馆工作人员在余家头校区专访了武汉理工大学原副校长陶德馨教授。陶教授已年逾古稀,但岁月并没有在他脸上留下明显痕迹。出于对历史负责的态度,陶教授在采访前精心准备,多方查阅资料,显示出学者的认真和严谨。陶教授在采访中回顾了原武汉交通科技大学自创建以来的三次专业调整,经历过的三段曲折发展时期以及三次办学理念的转变,总结办学规律及办学经验,对学校当下及今后发展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同时,结合自身工作、成长经历,讲述了自己人生感悟。

回顾过去 重温历史

        陶教授回顾了原武汉交通科技大学从1945年的国立海事职业学校创立到2000年与武汉工业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的历史。他指出,在半个多世纪里,武汉交通科技大学伴随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脚步,在调整中不断发展、在探索中节节提升,在风浪中奋勇前进,其发展历史可以用三个“三”来概括:

        一是经历了三次大的专业结构调整,分别是:1952年的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 1963年至1965年交通部部属高等院校专业调整;1992年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和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合并后的专业调整。三次大的专业结构调整都是在全国范围和交通部系统内进行的资源整合和专业设置优化,突出了水运工程系列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强化了高等工程教育的办学思维和培养模式。

        二是经历了三段曲折发展时期,分别是:1957年反右斗争; 1958年到1960年大跃进;1966年到1970年“文革”时期。在此期间,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不同程度受到干扰和冲击,但学校的教职员工始终怀着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的执着信念,不负育人宗旨,积极进取,在技术革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三是在三次办学理念大提升中实现办学格局三次跨越式发展,分别是:办学格局从单一人才培养功能扩展到教学、科研并举;办学模式从单一工科类办学扩展到多学科专业办学;学校发展上升到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整体发展的新阶段。

        陶教授说,在55个春秋里,通过几代师生员工的辛勤努力和团结奋斗,学校发展迅速,成果累累,从一所当初只有3个专业、几十名学员的单科性工科学校,发展为一个以内河航运和水运工程为主要特色,水陆并举、河海兼顾,工科为主,理工文管等多学科的交通部直属重点大学,涌现一批科技、教育精英,科研成果显著,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有用人才,为中国交通运输事业与交通科技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总结经验  启迪未来

        陶教授认为,原武汉交通新科技大学的办学经验和教训既是新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与成长的一个缩影,也是传承下来的重要精神财富和力量的源泉。虽然今天武汉理工大学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还是可以从武汉交通科技大学55年建设发展史中找到一些对武汉理工大学未来发展的有益经验和历史借鉴。陶教授认为我们要以尊重历史、传承精华、与时俱进、开拓未来的态度来感悟历史,并结合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经济建设、人文环境与行业发展的实际水平,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和时代气息,永葆学校发展的青春活力和持久动力。

        陶教授对学校发展给出“五个坚持”的建议,即:坚持以育人为本,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营造良好师德师风和育人氛围;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优化学科生态、带动学校全面发展;坚持服务三大行业、产学研用结合,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坚持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为世人仰慕的高水平一流大学。

思考人生 感恩过去

        谈及个人成长、学习、工作经历,陶教授说自己是成长在毛泽东时代的红旗下,跟随新中国成长的脚步一路走来的,他庆幸自己体验了建国以来中国教育(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过程,也庆幸自己有机会作为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的一名教师,参与到学校发展建设的方方面面,使自己的人生得到历练,知识得到升华,经验得到积累,更庆幸自己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港口机械自力更生、开拓创新、走向世界、引领全球的发展历程。

        陶教授认为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是1966年参加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运动”)。作为从城市里长大的青年学生,他第一次到了偏远、落后的农村,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长达8个月之久。挑水上山、寒冬腊月赤脚挑堰泥,盛夏酷暑天里田埂挑稻谷以及踩水车抗大旱等经历,让他融入农民的真实生活,切身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这些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能坦然面对人生磨难,笑对人生困难。

        在专业领域,陶教授认为他大学毕业后在湖北宜都县农机厂十年的工作经历对他的帮助很大。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知识分子到工厂,需要在劳动中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他刚开始被分配到厂里最脏、最苦、最累的翻砂车间做了两三年的铸工,后来又担任工厂技术股的技术员、管理人员,得到了工程技术人员各方面的锻炼,对后来的教育和科研影响深远。

        对于自己的人生,陶教授常怀感恩之心,他感恩学校培养教育,感恩中国港机事业,感恩伟大的祖国,感恩党和人民。他说,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但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坚定的信仰,明确的目标,执着的追求,同时还要对中华民族怀着一往情深的精神去努力去奋斗,这样,人生就不会后悔。

        陶德馨,男,1946年12月出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1968年毕业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至1985年留学日本。1995年10月—1999年2月任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副校长,1999年2月—2000年5月任武汉交通科技大学代理校长,2000年5月—2007年7月任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199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2001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获得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1年至2017年期间,曾任教育部港口物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交通企业管理》杂志社社长、《港口装卸》杂志社主编、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港口机械分会理事长、中国物流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物流工程学会理事长、湖北省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兼职。

分类标签

联系我们

保管利用室:027-87877036
学生档案室:027-8785839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205号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东院

微信公众号

档案馆微信公众二维码